主讲人: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长宏网,国家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;具有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教育学多重背景,以真诚地、无条件、积极关注的态度解读来访者的内心与行为。从来访者的角度出发,同感来访者的感受、尊重来访者的情感,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、接纳、平等、尊重的咨询氛围,陪伴来访者一起走过迷茫低谷。
作为心理咨询师长宏网,我经常遇到家长咨询宝宝学如厕时的焦虑问题。这种困扰往往伴随着哭闹、抗拒、反复训练等场景,让新手父母感到手足无措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的两岁女儿每次要上厕所都会大哭大闹,甚至把裤子弄湿后还要撕掉,整个过程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。这种现象背后,其实藏着孩子对新事物的恐惧和对安全感的渴望。
婴幼儿时期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阶段,如厕训练会打破他们熟悉的排泄规律。当孩子发现尿布被更换、马桶成为新场所时,大脑会本能地产生防御机制。我曾观察到一个典型案例:三岁的小宝每次如厕都会把马桶盖推开又关上,仿佛在确认这个陌生装置是否安全。这种行为看似幼稚,实则是孩子在用自己能掌控的方式建立心理边界。
展开剩余43%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需要调整策略。首先建立规律作息,每天固定时间带孩子去厕所,就像设置"安全信号"。其次用游戏化方式引导,比如把马桶变成小城堡,让孩子在玩乐中适应新环境。当孩子成功如厕时,要给予具体表扬,比如"你今天自己坐上马桶了,真棒",而不是笼统的"真聪明"。
我发现很多家长容易陷入误区,比如过度催促、惩罚失误、忽视孩子的情绪表达。这些做法反而会加重焦虑。有位父亲曾分享,他儿子每次如厕都害怕,后来他尝试用绘本故事代替说教,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排泄过程,最终成功缓解了孩子的恐惧。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节奏,家长需要保持耐心。我建议采用"三步渐进法":第一步观察孩子是否具备基本意识,第二步建立信任关系,第三步逐步过渡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时间,但只要方法得当长宏网,孩子会逐渐适应。作为深耕青少年心理领域多年的咨询师,我深知早期心理建设的重要性,这些经验同样适用于婴幼儿阶段的适应性训练。如果您正在为宝宝的如厕焦虑困扰,不妨尝试这些方法,让成长之路更温暖。
发布于:安徽省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